破解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从种植到酿造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使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从40%提高到60%,一杯杯“葡萄酒”里,映出了科技创新、示范辐射的“杨凌印记”。

葡萄酒酿造酵母菌种被国外垄断西农大10年攻关成功研发“本土造”酵母菌种

在有着“葡萄之乡”美誉的内蒙古乌海市,一个占地一万五千亩的酒庄里,工人们正在给葡萄剪枝,这项名为“爬地龙”的栽培技术来自我省杨凌示范区。

采访中内蒙古乌海市阳光田宇国际酒庄首席酿酒师总经理黄建清边用手腕比较,边向记者介绍爬地龙的核心技术,葡萄成熟的时候结果部位是一致的,成熟度是一致的,成熟后采摘完,冬天下架时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种出好的葡萄,还要有好的酿造工艺。多年前,葡萄酒酿造的酵母菌种一直被国外垄断,不但成本高昂,还常常受制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经过10年攻关,选育出中国本土酿酒酵母CEC系列菌种。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黄建清很快将这一技术引进酒庄,通过吸纳再创新,利用自然重力酿造法,在年成功酿出色亮味美、深受市场欢迎的“自然葡萄酒”,年产量达吨。

黄建清告诉陕视记者,正因为有了强大的技术保证,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坚强技术后盾,才能使中国第一瓶自然酒在这里诞生,带动了当地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对西农大特殊情感他把酒庄命名为“西鸽”酒庄

同样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言志,从事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贸易十多年后,看到国产葡萄酒广阔的市场前景,于年筹资5亿元,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青铜峡市建起了年产万瓶的酒庄,因为对西农大的技术依托和特殊情感,他把酒庄命名为“西鸽”酒庄。

张言志告诉陕视记者,他一直以来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很多智慧化、创新性的东西,是源自于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希望把创新技术引进后,酒庄能在整个葡萄酒产业走出新的一步。

西农大研发技术专利12项使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从40%提高到60%

针对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10多年来,西农大研发技术专利12项,培养出中国葡萄酒行业70%的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开发20多款葡萄酒产品,打破了酵母菌种的国际垄断,使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从40%提高到60%。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局长赫思远表示,将继续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把杨凌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

陕视记者:刘松焘

杨凌台:贺承光张耀东

通联编辑:王珺

新媒体编辑:李媛

审核:高峰王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longf.com/dlyf/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