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穿过湄潭县洗马镇团结村何家垭口的林子,一座座覆着黑色地膜的大棚在山坳里格外显眼。走进大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壤发酵的味道。大棚内,一行行泥垄整齐地排列着。大棚的主人,贵州湄潭百卉蚯蚓养殖场负责人王龙春蹲下身子,用手扒开泥垄上的土,谜底立即揭晓:一条条蚯蚓在泥土中不停地蠕动。“养殖蚯蚓的泥土里面有猪粪、牛粪,还有废弃的秸秆,这些都是蚯蚓生长需要的养料。”王龙春告诉记者,蚯蚓在中医学上被称为地龙,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并且蚯蚓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此外,蚯蚓还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巧妙化解养殖粪便给环境治理带来的难题。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蚯蚓养殖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王龙春有着多年的中药材种植经验。近年来,他嗅到了蚯蚓养殖的商机,认为蚯蚓的用途十分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人工养殖蚯蚓将成为一项朝阳产业。蚯蚓喜湿喜阴,团结村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为王龙春的蚯蚓养殖业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年10月,王龙春来到团结村租下2亩田试养蚯蚓,开启了他的林下蚯蚓养殖之路。“蚯蚓养殖在湄潭还是一个新项目,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产业,一是因为经济价值高,1亩地养殖蚯蚓可以产生三四万元的经济效益;二是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养殖蚯蚓可以消化村里的猪、牛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第三是有社会效益,在用工高峰期,养殖场里每天需要四五十个临时工人,长期工人十来个,都是聘用的团结村本地村民。”王龙春告诉记者。秸秆粉碎成为蚯蚓饲料。打开大棚的自动喷水设备后,团结村村民申茂吉便忙着去粉碎秸秆,“我家就住在何家垭口附近,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也不方便,在这个蚯蚓养殖场工作很好,每天收入多元,也方便照顾家里。”申茂吉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年,在团结村村委会的协调下,王龙春的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30亩,拥有近30个大棚,主要养殖的蚯蚓有红蚯蚓、广地龙两个品种,红蚯蚓可作为药用、钓鱼、养花和养鸡养鸭的精品饲料。目前,养殖场的蚯蚓长势良好,产出成效明显,线上线下销售前景广阔。今年底,养殖场预计可扩大到50亩的养殖规模。团结村的蚯蚓养殖年内将扩大到50亩。“蚯蚓养殖场发展起来后,将带动更多当地的农户致富。只要农户家里有猪粪、牛粪,我可以免费提供蚯蚓种给他养殖,养殖成熟后回收。到年底,我要把基地的规模扩大到亩,带动更多团结村的村民致富。”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王龙春信心满满。有了“蚓”路人,团结村过去难以处理的牲畜粪便和农作物废弃物有了好“归宿”,形成了一条“农作物——畜牧养殖——粪便、农作物废弃物收集——蚯蚓养殖——有机肥还田——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蚯蚓养殖成为团结村生态循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团结村立足一村一品,聘请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为我们村指导发展循环农业,引导产业科学发展。蚯蚓养殖是循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通过养殖蚯蚓,村里的畜牧粪便和农作物废弃物都变废为宝了,形成了循环生态农业。我们将通过‘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引导村民创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团结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维义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樊园芳编辑何涛二审李劼三审刘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longf.com/dljb/1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