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皮肤病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年轻时,她和他各自在岗位上奋斗

年迈时,她,犹如他的高级营养专家,而他,则是她的主心骨……

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幸福、最阳光、也最和谐的伴侣

在革命的征途上,他们风雨同舟……

八十岁感赋

仿佛一部书,

宛如一幅画。

镌刻人间沧桑,

记录蹉跎生涯。

少儿时代受饥寒,

生活疾苦胜黄连。

青年走上革命路,

积极上进把党入。

而立为国多挥汗,

无私无悔亦无怨。

不惑时代遇内乱,

排除干扰埋头干。

荣登沈市“五好”榜,

迈进医药大学堂。

天命赶上好年代,

改革开放富起来。

离职休养受优待,

结缘健康乐开怀。

人到花甲不显老,

耄耋之年似童孩。

正是因为这首饱含激情的小诗,我与郭智敏老人神交。

准备采访郭老,是在年深秋,然而那时郭智敏和周征两位老人已赴深圳。漫漫冬季过去,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终于如约相见。

走进被二老戏称为“空巢”的家,大厅宽敞明亮,晶亮滑润的地板反射着柔和的晨光,阳台放着几盆植物,绽芳吐碧。“他82,我80,这95平方米的房子,全是我们两个人自己打扫,没雇保姆。”眼神依旧犀利的郭老爽快地说,语速快得像个年轻人。旁边的周老微笑着点头,欣赏的眼神追视着妻子。我,坐在舒适整洁的沙发里,看着眼前这对默契的八旬老人,忽然有了种错觉,他们真的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吗?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沈飞集团离休干部郭智敏和周征所走过的八十余载毫不为过。

坚毅少年踏上革命征途

周征,年走上革命道路,也是这一年,日军在敌后战场转为守势,我军开始局部反攻。年5月,周征进入东海分区警务连,与战友们一起打响了烟台战役,与日军进行了最后的较量。

8月,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日军侵华部队的精锐——关东军,摧毁了伪满政权。8月11日,即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第三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进军东北的命令。周征与战友们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准备开赴东北战场。

9月的一个漆黑雨夜,周征所在的东海分区警务连,从威海出发,奔赴胶东半岛黄县龙口,准备从那里下海开赴大连。大雨缠绵,山路漆黑,周征只披了一块雨布,防护着后背的通信设备和枪,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雨水顺着脸往下淌。背后的行李湿透了,湿重冰冷;布鞋的猪皮底,被雨水泡得又大又滑,一走一趔趄。三天后到达黄县时,周征被雨水泡肿的脚,皮都磨破了。

龙口,自古以来就是山东人从海路闯关东的集结出发地。出发那天,港湾里挤满了船只,挤挤匝匝,开了锅似的。周征与连里名战友上交了枪支,换上便装,登上一只大木帆船启航。下午,起了大风,浪头掀起老高,桅杆“嚓”地断了,大木船像一片落叶在海浪里忽上忽下,周征用双手紧紧把住船帮,胸腹之间阵阵恶心、呕吐……他难受得倒偎在船板上,还坚持着密切注视海面,以防遭遇国民党军舰。

木船在海上漂了两天两夜,也没见大连的影。有两次,木船迎头碰上国民党军舰,靠着船工机智应答,才摆脱了危险。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黑夜里60多岁的船老大被大风掀进了海里,而别的船工经验不足,所以船被风刮进了渤海湾。又漂了一天一夜,远方的陆地终于露出了黑边,下午正赶上退潮,船无法靠岸,周征与战士们纷纷跳海游水上岸。从此,周征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名战士,战斗在黑土地上,而坐着美国军舰的国民党军队到达东北时,已是11月份了。

年冬天,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打响,周征留转山乡打游击,因武器和装备很差,游击队经常被迫转移。东北冬天寒冷,到处被冰雪覆盖,北风在光秃秃的山岭上咆哮,只穿了棉衣裤却没有棉鞋、棉帽的游击队行进在白茫茫的山间,只有老鸹不时飞过。周征,头上围着一块破麻布当帽子,背着枪,跟着前面的战友,深一脚浅一脚踩在过膝的积雪里。不一会儿,裤子、袜子和鞋就冻一块儿了,冰鞋里的脚先冷、后痛、再后是麻,然后就没了知觉。渴了舔雪团,饿了啃一口怀中冰硬的饼,这就是全天的口粮。晚上把冰鞋烤化脱下,周征这双从南走到北的脚已被冻肿,冻起的水泡一串串的,钻心的痒痛,整整大半年时间,周征都不能抠挠两只脚,只能硬挺着行军、打仗。

有一次,游击队撤退要经过一座石桥,石桥早被敌人炸得只剩两条光秃秃的铁梁,铁梁下就是陡峭的深涧,要到对面,只有过这座已经不是桥的桥。经过观察,战士们决定骑在铁梁上往前挪,可没想到冒着热乎气的手一碰冰铁梁,一下子就冻在铁梁上,时间紧迫不容迟疑,战士只好用力向下拽,“哗”的一下,手拽下来了,手皮却都粘在铁梁上,鲜红的手掌往下滴着血,可大家仍坚持把着铁梁一点点向前挪……打游击太艰苦了,年龄略长的队长宋子乾脚指头被冻掉了好几个,周征仗着年轻挺过去了,但也落下了冻伤。如今每到入冬,即使住在暖和明亮的房间,穿着厚厚的棉鞋,周老的脚依然红肿麻痛。

看着冰天雪地中身有伤痛仍然顽强战斗的战士们,老乡们都十分敬佩。还有一位大叔甚至劝21岁的周征回家念书,念完书再革命。周征笑了笑,说:“革命一天不胜利,我就一天不返乡!”

战争如火如荼,年轻的周征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随着游击队南征北战,尚不知道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他即将遇到相伴一生的爱妻。

豆蔻年华走上革命道路

郭智敏,生在山东,生活所迫,幼年则随家人闯关东来到大连。

年,追求上进的郭智敏考入大连妇女职业联合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旅大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在学校里,她接受了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熏陶。此后,郭智医院担任救护工作。年1月29日,郭智敏第一批光荣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即使将近60年过去,郭智敏也不会忘记那双渴望健康的眼睛。他是一名只有24岁的军官,得了肺结核,一直发烧。每次扎完针,他都不让郭智敏走,握着她的手,让她陪着坐一会儿。一个深夜,这名军官溘然辞世。清晨,郭智敏去给他穿衣,他张着嘴,瞪着眼,仿佛诉说着对生的眷恋和向往。一直告诉自己不许哭的郭智敏,轻轻地擦拭着他的脸,颤抖着给他穿上军装……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这一历史时刻,分别走在革命道路上的周征和郭智敏,也即将走进他们人生中的历史时刻。年年初,经辽东省卫生干校梁干事介绍,都是从山东来到辽东的周征和郭智敏相识了。战争年代的恋爱,没有花前月下,只有甜蜜的思念被远隔在纷飞的战火里。

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将战火燃烧到中朝边境。在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赴朝参战。随后,各种物资、装备源源不断地通过鸭绿江大桥运往朝鲜前线。

爱情之花烽火中更红艳

即使是战争,也不能阻挡爱情的脚步。年8月23日,在辽东(盖县)卫生干校院里,英气逼人的周征与郭智敏结婚了。喜庆的战友、挂着白霜的李子、穿着军装的一对新人……才过了九天,新婚燕尔的周征便与郭智敏依依惜别,前往长春市东北大学工农干部班学习,郭智敏则回到鸭医院。而鸭绿江对岸,美国麦克阿瑟及其所属的空军部队为轰炸鸭绿江大桥,妄图切断志愿军生命线,集中了90架B-29轰炸机,从11月5日凌晨开始对我方进行疯狂轰炸。

坐落在鸭绿江边,距江桥仅0医院,自战争开始就收治了大批志愿军伤员。而那一发发炸响的罪恶的炮弹,炸得病房都在颤动,原本好好的房子都被震裂了缝。为了更好地隐蔽及避免在轰炸中震碎的玻璃四处崩溅伤到伤员,郭智敏带领小战士冒着危险,用白纸糊满了玻璃窗,还日日夜夜坚守在药局,就算再危险,也要看守好伤员的救命药。江桥最终被炸断,轰炸却没停止,反而更猛烈了,所有沿江设施都成了美军轰炸的目标。

那些最危险的时刻,无论是救治伤员,还是保护药局,郭智敏总是冲在前面。年5月一个夜晚,郭智敏正在药局值班。美机先投下了几枚照明弹,顿时黑夜变得有如白昼,一切都暴露在敌机之下。因为前些天警报总响,敌机却没来,所以,人们都有些大意,可没想到这次美机投下了数不清的炸弹,瞬时,沿江一片火海,巨响连天。郭智敏抢过早就准备好的药品包,一把拽起两个小战友,在地动山摇中,穿过锅炉房,跑向后山防空洞。20分钟后,敌机离开,大桥东铁路机务段被炸,医院迅速组织救护队,奔向机务段。被炸后的机务室,到处一片漆黑,没了一点光亮和声息,大家往里冲救人时,不时踩到牺牲同志的遗体。悲愤在蔓延,泪水无声地流淌,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声音:要救活他们,一定要救活他们!为了抢救在这次轰炸中受伤的同志,郭智敏和战友们三天三夜未合眼。

爱情的力量,总是那么神奇,无论多苦多累,郭智敏只要拿出周征的信,看到他熟悉的字迹,便劳累俱消。战争结束后,天各一方的周征与郭智敏双双调到一一二厂(即现在的沈飞公司),周征任会计科副科长,郭医院,负责药局工作,这一年,他28岁,她26岁。从此,他们在那里又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相依相携走过半个世纪

在技术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没有现代化的空气调节设备,要求无菌的制剂室,只能保持低温,地面放满水,以抑制菌生长。而郭智敏还没休完产假,就回单位上班了,明知自己刚生完孩子不能沾凉水,但为了做出更多、更好的注射制剂,以挽救更多的患者,还是穿着雨靴,站在冰凉的水里干活。这时,孩子刚刚满月。晚上下班,双腿又凉又麻不听使唤,回到家,还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这样拼命地工作,最终让郭智敏患上了重度子宫脱垂。年,才30岁的她就得了风湿病,腿疼得厉害,走路一瘸一拐,让领导们都心痛不已。可她仍旧忍痛坚持工作,带同志们上山采穿地龙、枸奶子根等草药,回到制剂室提取黄连素、小蘖碱,浸泡、蒸馏、水提取、烧煮……一道道工序,丝毫没有马虎,眼看着一瓶瓶药液装满瓶,郭智敏的心里乐开了花。她始终这样想,“就算再苦、再累,也要为革命做贡献!”凭着这一股拼劲,郭智敏荣获沈阳市五好职工,成为沈飞的骄傲。

看到妻子每天拼命工作,周征非常心痛。他了解妻子的个性,除了尽力照顾她之外,他又学习制造工艺,承担起更多的工作。

时光荏苒,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所有的风风雨雨,他们一路携手走过。离休后,周老喜欢打门球,郭老也开始学,两人成了并肩战斗在球场上的队友,球场上两人健康的身影成了最亮丽的风景。年,在沈阳市老干部迎奥运门球赛上,年近九旬的周老和郭老吸引了沈阳电视台记者的目光,他们代表参赛老干部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我们要健康迎奥运!虽然我们已是耄耋之年,但我们依然健康!”二老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longf.com/dlyf/1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