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二为李爱亮,其余为迎泽区帮扶队员玉米脱粒机“轰隆隆”作响,在迎泽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帮助下,62岁的李爱亮铲起玉米投进机器,玉米颗粒和玉米棒很快分离出来,这是他农闲季节的主要活计。5年前,李爱亮还是娄烦县静游镇上静游村的贫困户,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他购买了农机具,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已成为村里的农业种植大户。

农家景象

12月2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上静游村,只见农舍整齐排列,统一粉刷为淡灰色,太阳能路灯分列道路两侧,时不时可见到路边的直饮水机。“那排红色的房子就是李爱亮家!”迎泽区帮扶工作队队长孟繁友指着不远处的红房子说。院子里,播种机、脱粒机、土豆收割机整齐排放,金黄色玉米堆高高耸立,玉米脱粒机正在工作。“老李,开始脱粒了?”打着招呼,帮扶队员孟繁友、崔志刚和李娟拿起铁锹、铁耙熟稔地上前帮起工来。李爱亮家除了两间窑洞,还新盖了9间平房。“今年收了十几万斤玉米,5万多斤土豆,还有其它杂粮,大丰收了!”说起今年的收成,李爱亮很兴奋。从贫困户到种植大户,李爱亮的这5年,一年一个新变化。

心头包袱

李爱亮是个勤快人,家里5口人,除了老两口,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下致富的脚步。家里原来有8亩地,因为上静游村常年温度偏低,只能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而且依靠人工种植,一年的收成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多年来,他尝试过养鸡、养蚯蚓、种植中药材,还卖过月饼,加工过饼子,但由于缺乏技术,当地消费能力又有限,一家人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他也曾想过扩大种植规模,但单凭人工种植难见效果,想买拖拉机,手头又没有钱。让他挂心的,还有老伴的身体,老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需要常年吃药。贫困,成了压在李爱亮心头的包袱。

种植致富

年,在镇政府、驻村帮扶队和迎泽区帮扶队帮助下,李爱亮贷款5万元,又向亲戚借钱,买了一台拖拉机。同时,他承包了其他村民的几十亩土地,开始探索规模化种植土豆、玉米、谷子等小杂粮。以往,他和老伴从家步行到地头需要近一个小时,开上拖拉机,十几分钟就到了。农机具助力,当年,李爱亮获得大丰收。一年时间,他还清了贷款,手里有了钱,又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如今,他种植的土地已经达到多亩。到年,他的所有借款全部还清,而且翻修了家里的破旧窑洞,并加盖了9间平房。随后,李爱亮又陆续添置了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土豆收割机等20多件农机具,实现了从种植到收割的机械化管理。春种、秋收时,他还雇用村里的劳动力,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去年,在镇政府和帮扶队帮助下,他又在院子里盖起机户棚,存放农机具和玉米等。如今,李爱亮和老伴年收入十几万元,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不少人上门请教致富“秘诀”,李爱亮都知无不言。

共同富裕

生活好了,老伴的身体也比以前硬朗了许多,家里的变化,让李爱亮满心欢喜。“没有扶贫政策,没有政府、帮扶队员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的今天!”李爱亮感慨。在静游镇,李爱亮这样的农户并不少。5年来,迎泽区对口帮扶静游镇,该镇有16个贫困村,贫困户共户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30.23%,是娄烦县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迎泽区以产业项目帮扶为核心,加强对帮扶资金使用和项目布局的统筹协调,5年中先后向娄烦县拨付对口帮扶资金1亿元,用于当地产业发展、民生、公益事业等。另外,定向向静游镇追加拨付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程中,迎泽区邀请静游镇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项目总投资万元,总造林面积亩,带动造林合作社户贫困户脱贫。同时,帮助推动马新村鑫盛达黑猪养殖、曼咀岩村日光节能温室等10个新型经营主体新项目落地见效,辐射带动户名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帮助实施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全覆盖,发展7个村社合一的马铃薯、中药材等种植项目,在全镇种植马铃薯.13亩,带动贫困户户受益;种植中药材.2亩,带动贫困户户受益。截至目前,迎泽区对口帮扶的娄烦县静游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太原晚报)

往期回顾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我的迎泽,我的家

■一段视频,感动你我——《迎泽,你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longf.com/dlgn/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