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月冰益壮,地始坼;一阳动,万物静。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华夏智慧看起来并不像西方智慧那样充满了求知的效率和探索的欲望,但是它对天象地形,日月寒暑,昼夜幽明,以及天地人和,却有着更为敏锐的悟性。众多古老的华夏传统节日,并不像大多数西方节日那样多来自单纯的人文纪念,却大都关联到天象历法与岁时节令。

冬至是廿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对于位于北半球的中国,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

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先贤们就已经用土圭测量仪,测出了冬至,制订出的二十四节气中最早一个节气,也称节令和节日。过冬至节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相沿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班固的《汉书》中还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由此可见,古时冬至这个节日十分重要,既要祭祀祖先,又是上天赐予的吉日,理应庆祝。是最先测出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气。上古先人们过大年是从冬至开始。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冬至曾是古代的法定节假日。《后汉书》写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在这天皇帝会给大臣们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汉唐时期已盛,那时在冬至这一天,无论朝野上下,宫廷内外,皇帝官员,贫民百姓都要静心,亲朋好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庆贺冬至。

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孝经纬》说:“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之。”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意思就是今天最好什么事也别做。《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在我国长江流域更有天虽寒,独有腊梅来争妍的迷人景观。

一候

蚯蚓结

对应64卦:复卦,六四。

《周易·复卦》爻辞:“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四爻动,卦变震。上震伏巽,互艮覆震亦伏巽,巽爲蚯蚓,故曰蚯蚓结。”

蚯蚓又称地龙,是阴曲阳伸的生物,立夏中候时,蚯蚓感阳气而伸出地表,冬至初候则缩成一团交缠成结在地下,此象正应潜龙勿用,团结养元之象。

二候

糜角解

对应64卦:复卦,六五。

《周易·复卦》爻辞:“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五爻动,卦变爲屯。互艮爲角,覆震爲麋爲解。”

麋与鹿在现代的动物学分类中虽属同科,但在古人眼中,因麋与鹿的角所生长形状与方向不同,将其分别指代为阳性与阴性两类属性相反的动物。鹿是山兽,角向前,属阳;糜角向后,生活于水泽,属阴。夏至时,鹿感受阳气渐消而解角;糜则是在冬至时感受阴气渐息而解角。冬至初候时,为阴至极阳初动,至中候则一阳来复之象成。

三候

水泉动

对应64卦:复卦,六三。

《周易·复卦》爻辞:“迷复。”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坤变爲艮。艮伏兑,兑爲泽,故曰水泉。艮覆震爲动。一说上坤爲水泉,下震爲动。”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道:“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此候更具象的描绘了山中谷底的泉水,因地下阳能的动力,开始汩汩涌动。生活在深山里的人对此象应有体会。

冬至养生也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启,将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医中流行这一句话叫“数九寒天好养生”。冬至是“冬令进补”的好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冬季亥子丑为水五行用事,从立冬的那天开始,水五行之气的力量不断增加,到冬至时,水五行之气的力量上升到最强并开始减弱,冬至节气是水五行之气从增强到减弱的转折点。冬至节气之前,秋金生冬水,水五行之气增加金五行之气减弱;冬至节气之后,冬水生春木,水五行之气减弱而木五行之气增强。子月为一阳潜藏于二阴之中,而孕育萌动。进入冬至,此时微阳初生,古人认为“天人合一”,所以冬季也是一年中人体最适宜补阳气的时候。

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冬至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能量充足。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于冬至之后,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中老年人要尽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点半左右开始休息,次日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季时段,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很有必要。

寒冬腊月,提倡冬藏。人们大多蜗居室内,外出活动减少,有的甚至停止锻炼,这是不可取的。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待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可活动筋骨,运行气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可不生病或少生病。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1小时为宜。应多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

冬至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多饮豆浆,多吃萝卜、胡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荠、藕、白菜等。

养生食谱推荐

滋补羊肉汤

材料: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功效:大补元气,可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做法: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捞出洗净。加水、放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蒸2小时即可。

香菇栗子鸡

材料:鸡肉、水发香菇、木耳、腐竹、去壳板栗。

功效: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做法:锅内放油烧至7成热时下姜、八角、花椒、蒜瓣爆香。将鸡肉翻炒上色,加入香菇、木耳、腐竹、月桂叶、蚝油翻炒。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改中火焖煮15分钟,汤汁基本收干即可起锅。

  

让那重新回归的太阳从天上照到心里,

让我们在冬天,

带着希望,

迎霜沐雪,

坚定走向新的未来......

*以上内容参考源于古籍和网络文献,如有不当之处烦请联系。

搜索朱觐冬频道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longf.com/dldx/11551.html